世界微动态丨老照片:晚清山东老潍县,潍州古城文风鼎盛,富庶繁华
老照片:晚清山东老潍县,潍州古城文风鼎盛,富庶繁华
这是一张清朝年间山东潍县的图片,潍县,也就是如今的潍坊,潍县有着很长的发展历程,这里人文荟萃,自古就是胶东地区的一个战略要冲。威州是东莱之都,也是北海之都,文化底蕴深厚,科举制度森严。清朝时,山东曾出过6个秀才,其中两个是在潍县出生的。
(资料图)
清朝时期,这里就是一个繁华的县城,在乾隆时期,这里就被称为“南苏州北潍县”,郑板桥曾经在这里做过一首诗,叫做“三更无灯,玉脍金齑满市”,这是他在这里留下的诗句。“潍州本小苏州,云中清歌,花中箫,小苏州”,是潍县社会和人民生活状况的生动描写。以下就让我们透过这一系列的旧相册,来领略一下曾经的老潍县。
清朝末年,威县府府邸,府邸入口处的正门上,刻有“北海名区”字样。“潍县”一词源于明代“潍县”,源于将潍州贬为潍县,至今已有600余年的悠久历史。
清朝末年的魏县乐道馆,门前有两名男子。美国长老会在一八八二年(一八八二年)派遣传教士狄乐播携其妻狄明珠赴潍县,在老潍县东关一带购得一块土地,兴建一座集教会、学校和诊所为一体的“乐道院”。
晚清,威县,一栋牌坊矗立在一条大街之上,而在这条大街之上,则是一条热闹的商业大街,商铺众多,来来往往的人们,来来往往,络绎不绝。清朝的威州,工业和商贸繁荣,有“赤炉二百,打铜工人三百,刺绣妇女九千,纺织机器十几万”的说法。
这是一处晚清在威县郊建的牌坊,外形很是华美,正中的一块匾上写着“冰清玉洁”,似乎是一处“清白”。“纯洁”最初是用来形容具有纯洁高尚思想的妇女。后一种更窄的说法,就是“贞节牌坊”,一般都是为了纪念那些死去的男人,或者是多年没有再娶,或者是自尽,但是却又遵守着那个时代的伦理,或者是传说中的特殊故事的女子,所建造的一座牌楼。
晚清时潍县城门前的一块门板,位于大街中央。牌坊是我国传统的代表性的象征性建筑物,通常修建于巷子和街道的中间、两端和交汇处,其功能类似于“功德”,而“牌坊”又是牌坊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清朝年间,潍县城中有一座石砌成的牌楼。潍县是东莱之都,历史悠久,历史悠久,根据相关资料,目前老潍县城市和农村共有190余个门楼,按照修建年代,明朝32个,清朝53个。
在晚清的威县,有一顶由驴拉着的大轿,里面似乎有一位老外。所谓“驴驼轿”,就是由两匹驴前后拉着,坐上去,坐上去,坐上去要舒服得多。
最后,谢谢各位的观看,也请各位给我的内容点个赞,我会继续保持更多的原创,各位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跟我说,我会继续提高。本文所载的所有照片均来自网络,如有涉及到您的版权,还望与我联系,谢谢!
关键词: